Friday, December 31, 2010

又要开学咯!

假期即将结束了,
又要见到这群学生了!

很喜欢这张照片,放假前拍的,
拍了一张“正经”的,再来一张“装可爱”的^^
只可惜拍照当天有几个学生缺席了。


小魔王又长大一岁了,鬼点子也会更多了吧?
还有几个小天王们,
我还能有多少的精力与能耐来跟你们周旋到底呢?
希望能教好你们,最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很喜欢昨天开会时校长列在议程里的其中两句话,
把它记录在这儿,希望能常提醒自己:

*我们对学生要随和但不可随便!
*我没把握要每一个学生喜欢我,但我有把握喜欢每一个学生。


Saturday, December 18, 2010

角色对换

你们小的时候,我们载你们,你们坐后座。
现在,轮到你们载我们,我们坐后座了。

感慨!

时间怎么可以过得这么快?

魂魄出窍?

小女儿问:“妈妈,你的“更年期”什么时候才会过去啊?我很担心你呢!”

哈哈...女儿,别担心,快了!快了!很快就会过去的!

它还会卷土重来,令人难以招架,但我会勇敢面对的。

Sunday, December 12, 2010

兴奋的一刻

期待、迫不及待、失魂落魄...五味杂成的心情,
使我对机场里的金碧辉煌视若无睹。


至到看到大女儿出来的那一刻,
所有的负面情绪一扫而空。

远远就看到她了!
拍到很模糊,手在颤抖,激动!


想听她讲北京的故事,想看照片,
想看她快乐的笑脸^^


芙蓉

芙蓉,有我小时候的记忆。

爸爸的家乡在芙蓉亚沙新村。周末或假期的时候,爸爸就会带我们几个小瓜去探望公公婆婆,有时还在那儿过夜。

亚沙新村路口的道路改了很多很多,简直是面目全非了,只有外围的这座铁桥还矗立在那儿。小时候,一看见这座铁桥,就知道快要到公公婆婆的家了。


老家,真的很老了!

再不把它拍起来的话,以后万一这块地被政府征用,老家就真的成为历史了。

老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窗口那青色的毛玻璃。早上阳光透过毛玻璃射进房间的光线是青色的,跟家里的不同。

还有那《南阳》,更是老家的“标志”。如今,昔日的“风采”已不复见。


还有一个我曾住过的地方,就是中华独立中学对面的十四楼租屋。这座古老的十四楼租屋应该也会难逃被拆的厄运吧?很古旧了,而且最近还成了跳楼自杀者的“天堂”。

以前当临教时,曾来芙蓉上舞蹈教学课程,那时就是住在这十四楼亲戚家。那时候先生也是刚被调来芙蓉工作,而且办公室就在十四楼租屋附近。

每天早上,我从租屋走路到先生租房附近的华济公会上课,先生则从他的住处走路来租屋附近的办事处上班,但我们却从来没遇到过,直到他第二年被调来淡边工作时,我们才相遇。这就叫做缘分吧^^


在芙蓉市郊的小甘密(Sikamat)也是充满了年轻时候的记忆。

左边的照片是我在师训学院第一年时住宿的地方——Tunku Durah中学。因为那时学院里没有宿舍,所以我们得在那儿借宿。

右边的则是当年的师训学院,如今已改为中学。


现在的师训学院已改称为IPRM(Institut Perguruan Raja Melewar)。现在的学员比我们以前幸运多了,因为里边建了很多很多的宿舍,不必到处奔波找房子租。


从师训学院再往前走不远,就抵达了儿子的学院。


儿子刚进学院时是住在学院里的宿舍,后来才和几个同学在学院隔壁合租公寓。


Friday, December 10, 2010

蕭敬騰.新不了情

睡不着。

突然好想听萧敬腾的《新不了情》。

Thursday, December 9, 2010

两个人的午餐

两个人的午餐要吃什么好呢?


买回来的肉太肥了,就用一点肥肉煎出一点油吧!
然后爆香蒜茸,加入水煮滚。
加入肉片、红萝卜和水豆腐煮大约1-2分钟,
再加入小白菜、盐和胡椒粉煮滚。
也可加少许麻油调味,但我忘了加。

很甜,很好吃,也很有营养。


再来一道马铃薯煎蛋吧!
马铃薯加盐煎到微焦才加入蛋,
煎好之前再加点酱油,这样会比较好吃。

简简单单两道菜,
把我们两个人的肚子撑到饱饱!

煎饼pancake

煎饼并不难做,但煎好后,颜色怪怪的,跟食谱上的照片差很多,也许是没把牛油完全拌匀的关系吧!不过不用紧,可以吃就行了。我们配煎香的火腿来吃。


材料:
200克面粉、1小匙苏打粉、半大匙发粉

A
3个A蛋,加入50克幼糖,打散
1大匙蜜糖、150克鲜奶

B
50克融化牛油

做法:
  1. 将面粉、苏打粉及发粉筛入大碗中。
  2. 在面粉中间挖个洞,加入材料A,以同一方向拌匀成一浓稠光滑的面糊,加入B拌匀,过滤。
  3. 烧热不粘平底镬,舀入2大匙面糊,让面糊自然塌下形成一个圆形,盖起以中小火煎至面糊凝结及金黄色。
  4. 翻过另一面,继续煎至金黄色,盛起。
  5. 可配上面包抹酱或其他配料。
食谱摘自:蓝赛珍

Wednesday, December 8, 2010

记书香及安邦新村之旅

在MINES绿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12届书香国际中文书展早已成为过去式。

书展在11月28日结束,我们是在27日那天去。无奈长假使我变懒了,写东西的动力没了,灵感和文字也都不见了,所以拖至今天才来写回忆录。


去到那儿,买书的兴致反而提不起来,也许是家里还有很多书本还没读完吧!逛来逛去,还是逛到Y3K书摊去买了一本《 开运发糕 》食谱。


除了书籍展览,还有其他的商业展览摊位,包括儿童教育、电脑词典、杂志周刊...

我看到这个,以前叫Lasy的积木,现在不知道叫什么。原来这积木还没成为历史啊!我站在那儿看了又看,不舍得走开——那是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具!


从书展出来后,我们到Mid Valley去逛了一会儿。12月还没到,就已经充满圣诞气氛了。


过后,我们就到位于雪兰莪州乌冷县的安邦(Ampang)去走走。

安邦的酿豆腐闻名全马,所以有“酿豆腐家乡”之称。来到安邦,怎可错失尝试酿豆腐的机会?只可惜天色已渐暗,又不知哪一家酿豆腐比较出名和好吃,就随便停在新村里的一家小贩中心解决晚餐。


看到一档标着中国锅贴刀削面的摊子,档主夫妇长得也“很像”中国人,便叫了这两道食物来尝尝。

锅贴很好吃,跟我们平时吃的大同小异。至于第一次吃的刀削面,就觉得有点像粿条,要不是亲眼看到老板娘用刀在面团上削,还真的以为刀削面就是粿条呢!

只见老板娘左手托住一大团揉好的面团,右手持刀,对着汤锅,削、削、削,面叶一片一片落入汤锅,煞是好看,而且功夫到家,每一片厚薄一样。

本想把这难得一见的削面过程拍下来的,但老板娘手脚很快,两下子就削好了,很想叫她再表演多一次让我拍下来,嘻嘻...



淋上酱料的酿豆腐、酿苦瓜和酿茄子,反而不是很合我胃口。以后有机会再来,一定要再尝尝别一家的。


整个安邦其实早已高度城市化,不过座落在高楼大厦旁的安邦新村依旧是一派乡村风光,保留了很多传统村屋。

发现有一些村民喜欢用盖屋顶的锌片把屋子围起来。应该是围了好多年了,都已生锈了。村子里还有一间很大的庙宇,但天色已暗,我们怕迷路,只好踏上归途。



Sunday, November 28, 2010

新山 . 人间茶坊

哈芝节那天(17-11-2010),我们去了新山找大女儿。

大女儿带我们去了一间很特别的餐厅——“人间茶坊” (Life Cafe)吃午餐。那是一间由砂拉越人开的分店。



走进里面,我们好像刘姥姥进入大观园。那里环境古典优雅,装潢也很不错,还挂了很多对联,有古色古香的感觉。

我们选了挂有布帘分隔的座位,不受干扰,感觉很舒适。



先生的 “职业病” 发作了, 到处去survey。小女儿则被店内的摆设吸引住了,捉住相机拍个不停。




连厕所都与众不同,美轮美奂,而且还有“中国风”^^


餐单的制作相当精美,很花心思。茶具则像装饰品多一点。


“人间茶坊” 最出名的食物是麻辣面,有分成大辣、中辣和小辣。先生低估了它的辣,叫了中辣的麻辣面来吃,结果辣到他呱呱叫。

蛋饼和汤的味道也很不错。还有一道我忘了是蒸饺还是煎饺,总之是:好吃!好吃!




虽然下雨了,但雨水淋不熄我们那股炽热的心。午餐过后,我们还去了柔佛古庙陈旭年街




过后,我们还去了Danga Bay。很久以前就想来这个地方看看了,但看了之后却令人感到有点失望。



这次又放了很多照片了!

没关系啦!万一以后我的部落格里真的不能再放照片的话,那我就开过新的部落格好了^^


Friday, November 26, 2010

久违了!面包香!

有多久没做面包了?

冰箱里还有一半的班兰豆蓉,
中秋节时做冰皮月饼剩下的。
用来做面包馅料不知味道如何?


用的依旧是Alan Ooi的甜面包团食谱。

为了不吃到一整团甜甜的馅料,
我把馅料包入面团后,再把它杆薄卷起。


好久没闻到面包香了!


美是美矣!可惜太甜!